肥胖症為何成全球健康危機?新療法帶來減重曙光

...主流的藥物治療中,GLP-1 類藥物...更強效的「雙靶點藥物」替爾泊肽(Tirzepatide)....

· Health

肥胖症為何成全球健康危機?新療法帶來減重曙光

從億萬患者到 1300 億市場:肥胖症為何成全球健康危機?新療法帶來減重曙光

打開手機刷到「全球超 10 億成人患肥胖症」的新聞,你可能以為這只是體態問題
事實上,肥胖早已不是「富貴病」,而是席捲全球的慢性代謝殺手 ——從兒童到老人,從高收入國家到中低收入地區,它正以驚人速度蠶食人類健康,同時催生出千億級治療市場。
今天就來聊聊,肥胖為何如此危險,又有哪些新療法能打破「減重復胖」的循環。

先看一組觸目驚心的數據:2024 年全球超過 10 億成人是肥胖症患者,佔成年人總數 15% 以上;5-19 歲兒童青少年肥胖率達 8%,是 1990 年的 4 倍。

更可怕的是,模型預測到 2050 年,60% 成人(約 38 億人)和近 30% 青少年(約 7.4 億人)將超重或肥胖。
更令人擔憂的是,肥胖不再是發達國家的「專利」——隨著全球貿易發展、都市化加速和高熱量飲食普及,中低收入國家正在成為「重災區」,預計 2035 年將承擔 79% 的成人肥胖病例和 88% 的兒童肥胖病例。

【為何肥胖會成為系統性健康威脅?】

Section image

關鍵在於它會引發一連串「蝴蝶效應」。
首先是慢性低度發炎:過多脂肪會讓脂肪細胞變大、缺氧,啟動體內的「發炎開關」,釋放有害物質幹擾胰島素功能,最終導致糖尿病。
其次是脂肪分佈的「隱形殺傷」—— 內臟脂肪(肚子裡的脂肪)比皮下脂肪更危險,它會分泌失衡的荷爾蒙,直接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。

此外,基因也在其中扮演角色,比如 FTO 基因會影響食慾,雙胞胎研究顯示 BMI 的遺傳概率高達 40%-70%。
就連腸道細菌也會「幫倒忙」,肥胖者腸道內的有害菌比例更高,會偷偷幫身體吸收更多熱量。

這些問題疊加起來,會讓肥胖者陷入「多系統危機」。

代謝方面,超過 70% 的 2 型糖尿病患者與肥胖有關,高血壓、高血脂更是常見伴侶。肝腎方面,脂肪堆積在肝臟會引發脂肪肝,嚴重時會發展成肝癌,腎臟也會因長期負荷過重出現損傷。
呼吸系統方面,脖子和喉嚨的脂肪會導致睡眠呼吸中止,讓人睡著後反覆缺氧,進一步加劇代謝紊亂。
甚至癌症風險也會上升,慢性發炎和荷爾蒙失衡會為腫瘤提供「溫床」,增加肝癌、乳腺癌等 13 種癌症的發生概率。
更別提長期肥胖帶來的膝蓋疼痛、心理抑鬱,這些都會嚴重影響生活品質。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,肥胖治療領域近年終於迎來突破。

Section image

目前主流的【藥物治療】中,GLP-1 類藥物可謂「明星選手」,比如司美格魯肽(Semaglutide),臨床試驗顯示 68 週能平均減重 14.9%,還有 71% 的人減重超 10%。

更強效的「雙靶點藥物」替爾泊肽(Tirzepatide)則能實現 20.9% 的減重效果,最新的「三靶點藥物」甚至能讓體重下降25%。
不過要注意,這些藥物需要長期使用,一旦停藥,約三分之二的人會在一年內復胖,所以必須像管理高血壓一樣堅持治療。

【如果藥物效果有限,還可以考慮手術治療。】
傳統的胃繞道手術袖狀胃切除術,術後一年能減重 30%,十年仍能維持 25% 的效果,但手術風險和併發症讓很多人卻步。
近年流行的內鏡縮胃術(ESG)則更溫和,不用開刀就能縮小胃容量,減重13%-15%,安全性和恢復速度都更有優勢。

值得一提的是,生活方式干預依然重要 —— 藥物搭配規律運動和健康飲食,減重效果會更好,比如利拉魯肽(Liraglutide)配合運動,能實現 15.7% 的減重幅度。

除了注射類藥物,口服 GLP-1 藥物即將上市,有望讓治療更方便。
肌肉保護療法】也在崛起,未來和減重藥物聯用,能解決減重時丟失肌肉的問題,預計 2035 年市場規模達 300 億美元。抗肌萎縮藥物(如 ACE 抑制劑)與 GLP-1 藥物聯用,可減緩減重過程中的肌肉流失,預計 2035 年相關市場規模將達 300 億美元。
從經濟效益來看,防治肥胖也是「划算買賣」——美國若全面推廣 GLP-1 藥物,十年能節省 2450 億美元醫療支出,英國、德國的經驗也證實,減重治療能顯著降低後續的健康成本。

不過,肥胖問題的解決不能只靠藥物和手術。

面對即將到來的「肥胖潮」,我們不僅需要更先進的治療手段,更需要從源頭預防—— 比如:減少高糖高脂食物的攝入、培養規律運動習慣,社會也應提供更友好的健康環境。
畢竟,健康從來不是「減掉多少斤」的數字遊戲。